(中嘉新聞/記者 林錫惠/台北報導/藝點新聞ainews編輯整理)
位在台北市愛國東路3號的建築,日治時代是台北刑務所附設高階官舍,文化局在108年將建築物進行修復,並透過老房子運動,以公開招標方式,由民間經營,近日完成修復並蛻變成藝文空間,正式對外開放。
投入2600多萬,歷經近兩年規畫及修復,這棟愛國東路上的歷史建築,日治時期是台北刑務所附設高階官舍,大約興建於1940年,1979年因愛國東路拓寬,拆除部分屋架及立面,2013年文化局公告為歷史建物,如今透過老房子文化運動,將歷史建築重新修復。
柯文哲於出席老房子文化運動成果發表會時表示,透過老房子文化運動計畫,文化局已促成16處文化資產,藉由公私合力達成老屋活化,今年預計還會有6處文化資產完成修復營運,每棟老房子不僅硬體建築具有獨特的美感,更重要的是建物背後有著動人的故事,也是市民的共同記憶,期待未來能有更多民間單位投入文化資產維護行列,讓台北不只有高樓大廈,也成為一個富有歷史文化的城市。
古蹟修復工程的建築師徐裕健指出,這棟目前唯一存在的高等官舍整修完畢後,不只呈現單棟建築的歷史意義跟價值,更是展現出臺北刑務所在地區原來的臺北人的集體記憶的一個象徵,也將為臺北人種下一個值得回憶的東西,而且把歷史故事跟它連接起來。
營運團隊董事長黃文德也進一步說明,這個空間本來是臺北監獄的副典獄長的宿舍,考慮到這幢老屋的歷史跟它承載的能量,所以營運團隊留下完整建物格局、保留木造建築結構,而因原本建物非容納太多人的設計,因此雖然是餐廳座位只有14席,作為舉行文化與文學藝術的沙龍。
為了記錄刑務所官舍故事,揭幕記者會中還特別挑選臺灣光復初期愛國東路照片作為背景,希望透過老照片尋找影中人,讓這條街道的故事傳承下去,同時建築物也將結合餐飲體驗,讓民眾更加了解背後的歷史文化故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