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藝點新聞ainews編輯整理)
白遼士-羅密歐與茱麗葉Berlioz-Romeo et Juliette
在對莎士比亞苦樂參半的悲劇的開創性演繹中,白遼士將他從貝多芬交響曲繼承而來的戲劇元素,一起融入在這部作品裡。事實證明,「遊唱詩人」的傳統,影響白遼士的一生。這位作曲家,用「雷霆萬鈞」來形容他與莎士比亞作品的首次遭遇,徹底改變了他的生命,以及音樂的想像力。此曲創作於1839年,同年11月24日在巴黎音樂學院由白遼士自己指揮首演,並獲得成功。此後他費7年時間修改,成為現在的版本。歌詞為法語,先由白遼士自己把莎士比亞的戲劇寫成散文,然後由詩人艾米爾‧德湘(Émile Deschamps)改成韻文。關於這作品的樣式,白遼士自己在樂譜上註明「雖然多用聲樂,但這作品的種類不是音樂會歌劇,也不是清唱劇,而無疑是附有合唱的交響曲。」
據音樂學者德姆霖(Wolfgang Dömling)的説法,白遼士在「幻想交響曲」、獨角戲「雷利歐」(Lélio, ou Le retour à la vie)、中提琴協奏曲「哈羅爾德在義大利」(Harold en Italie)等作品中把戲劇性放進交響樂中,而這首「羅密歐與茱麗葉」也是其中之一。這首作品也可以説是模仿貝多芬第9交響曲的演奏形式,但此曲的規模與樣式更為自由與擴大,其相貌極具多樣性。曲中到處可聽到管弦樂演奏的標題音樂似的描述(第2部、第6部),令人想起清唱劇或大歌劇的終曲,有如歌曲的詩節(strophe),合唱的演劇似敘述等等,在全曲中所散佈的各式各樣樣式,成為提高這作品獨創性的很大要素。(Classica古典音樂台提供)
|樂迷觀看路徑|
中華電信MOD〉影劇館+〉綜合〉藝文饗宴
延伸閱讀